我叫林雅,今年三十八岁。如果有人问我这辈子最大的感悟是什么,我会说:有些真相,要等到一切都结束了才会浮出水面。
嫁进陈家十二年,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这个家的人。不是因为我矫情,而是公婆的态度摆在那里,明晃晃的,连掩饰都懒得掩饰。
老公陈伟是家里的老大,下面还有个弟弟陈强。按理说,长子长媳应该受重视,但在陈家,这套传统完全不适用。公婆的心思全在小儿子身上,我这个大儿媳妇,充其量就是个外人。
刚结婚那会儿,我还天真地以为可以用真心换真心。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婆家,帮着做饭、打扫、陪老人聊天。但渐渐地我发现,不管我做得多好,在他们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。反观陈强,偶尔回来吃个饭,婆婆就要念叨半天他工作辛苦,要我多做点好菜给他补身体。
最让我寒心的是儿子出生的时候。我在产房里生死一线,陈强刚好也在医院——他女朋友要做个小手术。公公婆婆竟然跑到隔壁病房照顾那个女孩,把我这个刚生完孩子的产妇晾在一边。那一刻,我的心彻底凉了。
展开剩余75%日子就这么过着,表面平静,内心翻涌。我不是没想过反抗,但陈伟总是和稀泥,说父母年纪大了,让我多包容。我也确实包容了,包容到后来连我自己都觉得麻木了。
转折发生在三年前。公公突然查出了肺癌,晚期。这个消息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晴天霹雳,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:公公最先告诉的人是我,不是陈伟,更不是他最疼爱的小儿子。
"雅丫头,"他在医院的走廊里拉住我的手,声音有些颤抖,"我有些话想跟你说。"
我以为他要交代什么后事,没想到他说的第一句话是:"这些年,委屈你了。"
我愣住了。在我的印象中,公公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样的话。他接着说:"我们不是不知道你的好,只是……有些事情,不是你想的那样。"
他没有继续说下去,我也没有追问。那时候我只觉得,死到临头了,说什么都晚了。
公公的病情发展得很快,半年后就去世了。葬礼办得很隆重,来了很多亲戚朋友。所有人都在夸陈强孝顺,说他为了照顾父亲辞了工作,守在医院里寸步不离。确实,最后那两个月,陈强一直住在医院的陪护病房里,我和陈伟反而很少去。
但我知道一个别人不知道的秘密:陈强之所以天天守在医院,不是因为孝顺,而是因为他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债,正躲债呢。医院反倒成了他的避风港。
公公去世一个月后,律师找到我们,说要宣读遗嘱。我本以为这就是个走过场,房产肯定是陈强的,最多我们能分点现金什么的。
结果律师宣读的内容让所有人都震惊了:公公把市中心那套价值三百万的房子留给了我,不是陈伟,是我。遗嘱上写得清清楚楚:"留给大儿媳林雅,感谢她这些年的照顾。"
陈强当场就炸了:"这不可能!房子怎么能给她?她就是个外人!"
婆婆也懵了,一个劲地说肯定是搞错了。
只有我,在震惊过后,想起了公公临终前说的那些话。我开始明白,也许事情的真相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。
律师掏出一封信,说是公公特意留给我的。我颤抖着手拆开,里面的内容让我彻底明白了一切。
公公在信中写道:"雅丫头,我知道你这些年受委屈了,也知道你一定觉得我们偏心。其实不是的。我们之所以对强强好,是因为他从小体弱多病,需要更多关照。而你不一样,你坚强、独立,能撑得起一个家。我们对你冷淡,不是不喜欢你,而是知道你不需要我们的溺爱。你有自己的骨气和尊严。
这些年来,我们看在眼里,你从来不计较得失,默默承担着一个媳妇该承担的一切。你照顾我们,不求回报;你教育孩子,从不偏袒;你对这个家的付出,我们都记在心里。
房子给你,不是因为你是大媳妇,而是因为你配得上。强强那孩子,我和他妈太溺爱了,现在已经被宠坏了。房子给他,只会害了他。给你,我们放心。"
看完这封信,我哭了。不是委屈的哭,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心里翻涌。原来这十几年来,我以为的冷漠和偏心,背后藏着这样的深意。
陈强不依不饶,要起诉争夺房产。但法律就是法律,遗嘱合法有效,房子确实是我的了。
婆婆在平静下来后,私下找我聊了一次。她说:"雅儿,你爸说得对,这房子给你我们放心。强强那孩子……"她叹了口气,"我们把他宠坏了。"
现在,陈强还在为房子的事闹腾,陈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。我倒是看开了。这房子,我会留着,但不是为了自己,是为了孩子。等他长大了,这就是他的底气。
有时候想想,人生真的很奇妙。你以为的冷漠,可能是另一种深情;你以为的偏心,可能是另一种公平。公婆用他们的方式爱着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,只是这种爱,需要时间才能看懂。
我依然不觉得自己完全融入了这个家,但我明白了一件事:真正的认可,不需要声嘶力竭的表达,它会在最关键的时刻,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给你。
如今每次路过那套房子,我都会想起公公最后说的那句话:"雅丫头,你配得上。"
也许,这就够了。
发布于:河南省通弘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